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防御體系
完成等級保護公安備案,并順利通過等級保護測評
滿足相關部門的合規性要求
等級保護導入培訓
業務系統安全域劃分
安全需求分析
信息系統輔助定級
專家論證(可選)
信息系統重新定級(可選)
系統調研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方案設計
輔助系統備案
系統等級整改(可能)
輔助系統重新備案(可能)
系統自查
差距分析
安全建設規劃
安全技術體系建設
安全管理體系建設
輔助客戶開展測評
安全整改規劃
技術體系整改實施
管理體系整改實施
輔助正式測評
月度安全巡檢:漏洞測試、安全事件審計與分析、安全策略優化
安全狀態監控
年度等級保護自查
協助主管部門現場檢查
5*8應急響應服務
對信息系統分等級進行安全保護和監管;
對信息安全產品的使用實行分等級管理;
對信息安全事件實行分等級響應、處置。
將全國的信息系統(包括網絡)按照重要性和受破壞后的危害性紛呈五個安全保護等級(從第一級到第五級逐級增高),定級后第二級以上系統到公安機關備案,公安機關審核測評機構進行測評;公安機關定期開展監督、檢查、指導。
“定級、備案、安全建設整改、等級測評、檢查”五個規定動作。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國家通過制定統一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規范和技術標準,組織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信息系統分等級實行安全保護,對等級保護工作的實施進行監督、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國家實行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絡運營者應當按照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絡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絡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3]27號)規定:要重點保護基礎信息網絡和關系國家安全、經濟命脈、社會穩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統,抓緊建立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劃分,一般分為五個等級。但奔唐網絡接觸的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公司大部分都集中在二級和三級測評級別。
等級 | 等級定義 | 適用系統 |
---|---|---|
第一級 | 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后,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 不重要系統 |
第二級 | 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后,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 | 一般重要系統 |
第三級 | 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后,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 | 比較重要系統 |
第四級 | 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后,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 | 非常重要系統 |
第五級 | 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后,會對國家安全造成特別嚴重損害 | 極度重要系統 |